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演习管理规定

时间:2024-07-07 21:45:4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9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演习管理规定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国防科工委关于印发《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演习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有关部门(单位):
  为了加强和规范核应急管理工作,国防科工委组织编制了《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演习管理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二○○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演习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演习(以下简称核应急演习),加强和保持所需要的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能力,根据《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核电厂营运单位、核电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和国家核应急组织的核应急演习。其他核设施核事故应急演习可参照执行。
本规定不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部队组织的核应急演习。
  第三条 核应急演习应贯彻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统一指挥、大力协同的原则。

   第二章 核应急演习的目的、分类和频度

  第四条 核应急演习的目的是验证和评价应急组织的综合应急响应能力,进而检验和提高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和应急准备的完善性。
  计划安排任何类型的核应急演习,应首先明确演习的具体目的,将其逐一阐述清楚,并保证其实现与否是可以判断和衡量的。
  第五条 为便于管理和组织,根据演习的具体目的和所涉及的范围与内容,可将核应急演习分为以下三类:
  (一) 单项演习,即目的在于验证、评价和提高特定应急响应人员的具体操作技能与响应能力的演习,这类演习也称练习;
  (二) 综合演习,即核电厂营运单位、省核应急组织或国家核应急组织的所有(或部分)组成单位(或队、组)按照预定的演习情景协同进行的演习,这类演习的目的是验证、评价和提高应急组织的综合响应能力,加强其各组成单位(或队、组)的响应配合能力;
  (三) 联合演习,即国家、省和核电厂营运单位三级核应急组织或其中某两级核应急组织按照统一的事故情景和相互协调的演习情景联合进行的演习,其目的是验证、评价和提高三级(或两级)核应急组织的整体响应和协调配合能力。
  第六条 核应急演习的计划安排和各类演习的频次,应保证在3~5年的周期内应急组织的主要组成单位(或队、组)和接口关系、应急计划中所规定的基本响应功能都能通过演习得到检验和评价。
  第七条 各类核应急演习应按下列频次要求进行计划和安排:
  (一) 国家核应急组织的综合演习,一般每3~5年进行一次;各种单项演习,一般每2~3年进行一次,但通信演习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二) 省核应急组织的综合演习,一般每2~4年进行一次;各种单项演习,每1~2年进行一次,但通信演习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三) 核电厂营运单位的综合演习,每1~2年进行一次;各种单项演习,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但通信演习应有更高的频次。
  (四) 核电厂首次装载核燃料前,核电厂营运单位和核电厂所在省的核应急组织进行一次场内、场外核应急演习。
  (五) 联合演习,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由有关方面协商安排。

第三章 核应急演习的组织

  第八条 联合演习由国家或省核应急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核电厂营运单位参加。国家、省和核电厂营运单位核应急组织的综合演习,分别由相应核应急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种单项演习由有关业务部门或应急专业组织负责组织。
  第九条 核电厂营运单位和核电厂所在省的核应急主管部门应对各自所负责的核应急演习工作作出年度安排,组织编写年度核应急演习工作计划。
  国家核应急组织的年度核应急演习工作计划由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核应急办)组织编制。
  第十条 核电厂营运单位和省核应急主管部门应将其年度核应急演习工作计划上报国家核应急主管部门,并应相互通报;国家核应急组织的年度核应急演习工作计划涉及省或核电厂营运单位的部分,由国家核应急办向有关省核应急主管部门或核电厂营运单位通报。
  上述报告或通报每年应在3月底之前完成,以便必要时由国家核应急办进行计划协调。

第四章 核应急演习计划的编制、审评与审批

  第十一条 进行任何类型的核应急演习,演习的组织者均应结合有关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组织编制周密的演习计划(或方案)。演习计划的内容应包括:演习的具体目的与要求,时间安排,参加单位和人员,事故情景与演习情景,演习的监控,演习的评估,安全考虑,以及所需资源等。
  事故情景应模拟预计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谱中某一事故及其事件序列。演习情景应以事故情景为基础,根据演习的具体目的和便于演习的实施进行编制。在演习计划或方案中,应将两种情景对照列出。
  第十二条 国家核应急组织的综合或联合演习计划由国家核应急办组织专家审评,经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审核后,报国务院领导审批。
  国家核应急组织成员单位的单项演习计划由有关部门审批,报国家核应急办备案。
  第十三条 省核应急组织的联合演习计划和综合演习计划一般由省核应急办公室、国家核应急办分别组织专家审评,省核应急委员会审批,并报国家核应急主管部门备案;涉及惊动公众、跨区信息通报和支援、军队参与的演习,省核应急委员会应报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审批。
  省核应急组织成员单位或专业组的单项演习计划由省有关部门审批,报省核应急办公室备案。
  第十四条 核电厂营运单位的综合演习计划由核电厂营运单位组织专家审评,核电厂营运单位的主管领导审批,报国家核应急主管部门备案。
  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单项演习计划由核电厂营运单位的核应急管理部门审批。

第五章 核应急演习的准备

  第十五条 演习的组织者应根据不同的演习类型与规模,建立相应的演习组织领导班子,以保证核应急演习准备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确保演习目的的实现。
  第十六条 演习的准备工作应包括文件编制、组织安排、人员培训、设施与设备准备、后勤与经费保障等。必要时,可进行预演。
  第十七条 演习的组织者应明确各类参演人员(包括演习人员、监控人员、评估人员和其他保障人员等)的职责、任务和相互关系。
  第十八条 应做好有关的公众信息与宣传工作,同时要做好与新闻界和有关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工作。
  核应急演习一般应在不惊动公众的情况下进行。如需公众参与,参与的人数应尽可能少,并应在演习前做好动员、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
  第十九条 应根据演习计划做好应付演习过程中万一真正发生事故或出现其他意外事件的准备。

第六章 核应急演习的实施

  第二十条 核应急演习应按批准的演习计划和计划中规定的实施方式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核应急演习的实施方式可由初级到高级分为以下三种:
  (一) 初级方式 根据演习的具体目的和选定的事故情景,事先编制好演习情景和响应程序的详细说明(脚本);演习时,演习人员根据演习情景的信息与指令按照脚本进行响应操演;
  (二) 中级方式 监控人员可在演习过程中临时调整演习情景的个别或部分信息与指令,使演习人员根据改变了的信息和指令自主进行响应;
  (三) 高级方式 不事先编制演习响应程序脚本,事故情景与演习情景由监控人员掌握,事先只向演习人员通告事故情景梗概,演习过程中,演习人员根据演习情景的信息与指令,依据应急计划和有关实施程序自主进行响应。
  第二十二条 核应急演习过程中,演习指挥中心应按照所制定的演习情景的事件进程向演习人员发送相应的信息和指令;演习人员应根据所接受的信息和指令到位和响应;监控人员和评估人员应观察和记录演习人员的响应情况。
  第二十三条 核应急演习应在监控人员的监控下进行,以保证安全有序地模拟并遵守演习情景的进程。监控人员在演习过程中一般不应直接干预演习的进程,但当演习可能或已经偏离演习的目的和进程时,或可能发生某种危险时,则应进行干预或引导。为了达到预期的演习目的,监控人员可在演习过程中调整或改变演习情景。
  第二十四条 演习过程中,评估人员、观察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所有非参演人员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或影响演习的进行。
  第二十五条 事故情景与演习情景的设计人员以及演习计划的编制人员,一般不应作为演习人员参加演习,但可作为演习的监控人员或评估人员。

第七章 核应急演习的评估与总结

  第二十六条 对任何类型的核应急演习,均应进行评估。评估分外部评估和演习组织的内部评估。
  外部评估应于演习结束后即做出初步评估总结,尔后提出书面评估报告。演习组织的内部评估可结合演习总结进行。
  第二十七条 应对所有应急响应岗位和人员的响应能力进行评估,评估的标准一般可分为下列四级:
  (一) 优 能在规定时间内正确进行所要求的响应,协同配合好,无失误,或虽有小的失误但未影响演习的正常进行。
  (二) 良 能在规定时间内较好地进行所要求的响应,有个别较大的失误,但未影响本人和(或)他人完成响应任务。
  (三) 中 有一些较严重的失误,但尚能完成预定的响应任务。
  (四) 差 有重大失误,严重影响或无法完成预定的响应任务。
  第二十八条 评估人员应掌握事故情景和演习情景,熟悉被评估岗位和人员的响应程序;演习过程中,应按照评估项目进行观察和记录;演习结束后,应根据评估准则对评估项目作出评估,以便进行评估总结。
  第二十九条 核应急演习的组织者应在演习结束后组织参加演习的单位和人员进行演习总结,在总结成绩、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修改应急计划和改进应急准备的建议,并写出书面总结报告。该报告应作为修订核应急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十条 核电厂营运单位和省核应急组织的综合演习或联合演习的总结报告,应在演习结束后一个月内上报国家核应急主管部门。国家核应急组织的综合演习或联合演习的总结报告由国家核应急主管部门上报国务院。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下列术语的含义是:
  (一) 事故情景 指对核应急演习所模拟的某一严重事故情况的书面描述,包括其事件序列、状态特征、随时间的演变进程等。
  (二) 演习情景 指为组织和进行核应急演习,实现演习的预期目的,以事故情景为基础所编制的演习控制文件,它对事故情景的事件序列和时间进程进行适当剪裁和压缩或扩展,详细说明剪裁和压缩或扩展后事件的特征与进程,并标明相应的预期响应行动。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全国检察机关“模范检察干部”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的通知》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全国检察机关“模范检察干部”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的通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
现将人事部《关于全国检察机关“模范检察干部”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的通知》(人发〔1998〕47号)转发给你们,请即与当地人事部门联系,落实获全国检察机关“模范检察干部”荣誉称号的同志应享受的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1998年6月10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厅(局):
根据《关于加强对国务院工作部门授予部级荣誉称号工作管理的通知》(人核培发〔1994〕4号)精神,经审核,同意最高人民检察院1998年1月授予的王家驹等51名全国检察机关“模范检察干部”为省部级荣誉称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全国检察机关“模范检察干部”名单略


抚顺市全民所有制技术开发型科研单位承包经营责任制试行办法

辽宁省抚顺市人民政府


抚顺市全民所有制技术开发型科研单位承包经营责任制试行办法

[抚政发155号文]
[1992-01-01]
  第一条 为深化全民所有制技术开发型科研单位(以下简称科研单位)内部改革,增强科研单位的生机和活力,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创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研单位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度分离的原则,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科研单位及承包经营者之间责、权、利关系,使科研单位逐步形成自主研究、开发和经营的管理机制。

第三条 科研单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必须兼顾国家、科研单位、职工和承包经营者的利益,在确保为社会提供技术先进、经济效益高的科技成果,不断增强科研后续发展能力的同时,逐步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

第四条 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四保一挂”,即:一保科研单位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指本单位经济效益的纯利润完成数;二保科技成果指标,主要指科技成果完成计划内鉴定数、优秀成果率(优秀成果指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发明奖或技术专利等);三保人才培训投入指标;四保科研后续发展能力指标,主要指科研单位用自有资金增加科研生产性固定资产和用于课题研究的经费投入额,其固定资产增值及科研经费投入指标不低于上一年利润的40%。一挂是本单位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

第五条 科研单位“四保一挂”指标,一般采取以前三年各项指标完成平均值为基数,每年再以5%-10%递增比例确定,或由上级主管部门与科研单位视具体情况商定。

第六条 核定工资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四个半月奖金及应列入工资总额范围的津贴、补贴。

第七条 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的挂钩系数为0.75:1。在全面完成上述“四保”指标的前提下,当年工资总额比上年每增长1%,允许按职工总数的4%晋升一级内部效益工资,但本年度内实际使用的晋级指标最高不得突破本单位职工总数的50%。

第八条 未完成“四保”指标,其核定的工资总额相应扣减:

(一)经济效益指标(纯利润)比计划指标每减1%,工资总额扣减0.4%。

(二)年度科技成果比计划指标每减10%,工资总额扣减0.2%。

(三)人才培训投入指标比计划指标每减1%,工资总额扣减0.05%。

(四)科技后续发展能力,固定资产增值或科研投入额比计划每减5%,工资总额扣减0.1%。

第九条 承包期间晋升的效益工资,在本单位有效,调出本单位其工资应按国家规定,按新任职务(岗位)重新确定。

第十条 职工离退休时,可将效益工资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第十一条 在享受效益工资期间,遇有国家统一调资,河在原固定工资基础上晋级,晋级后可新增工资和效益工资合并计发。

第十二条 在保证职工收入不降低的前提下,从年度新增效益工资总额中提取20%,作为工资基金储备金,以丰补欠。

第十三条 实行“四保一挂”单位,职工收入按十二个月平均计算后,超过个人收入纳税起征点的,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

第十四条 实行承包经营的科研单位,不受编制限制。具体招工手续,按劳动、人事部门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实行“四保一挂”承包经营责任制须由承包方和发包方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其中承包方为科研单位,发包方为科研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应征得市科委同意。

承包指标由市科委、市人事局、科研单位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六条 承包经营合同应统一使用市科委印制的科研单位承包经营合同书。

第十七条 承包期限,一般为二至四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第十八条 承包经营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因不可抗拒力量或其他客观因素影响,使承包方无法履行承包经营合同时,合同双方征得市科委同意后可协商变更或中止承包经营合同。

第十九条 承包经营者一般应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产生,也可以通过选聘或其他方式确定。

承包经营者可按承包经营合同规定组成承包集团。

承包经营者的聘任期应与承包经营合同期限相一致。在承包经营期间,如确需要调整承包经营者,必须征得发包方和市科委的同意。

第二十条 承包经营者为科研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享有承包经营合同和上级规定的科研生产经营与人、财、物管理的自主权。

承包经营者必须履行承包经营合同确定的义务,按年度向发包方和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承包经营合同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一条 对承包经营者应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承包集团的所有成员都要交纳风险金。抵押期限应与承包经营期限一致。风险抵押金额为承包经营者全年标准工资的50%,其他副职为全年标准工资的30%,分年度交纳。抵押金由科研单位主管部门收缴,设专帐管理,待年终结算、审计后返回。抵押金作为专项基金管理。如完成“四保”各项承包指标,抵押金可按银行同期存款储蓄利率计发利息。

第二十二条 承包经营者的收入,与承包经营合同确定的“四保”完成情况挂钩浮动。浮动的比例可分下列三个档次:

(一)全面完成“四保”指标,承包经营者的收入可高出职工人均收入的1倍;

(二)全面超额完成“四保”指标10%以上,科研管理较好,承包经营收入可高出职工人均收入的1.5倍;

(三)全面超额完成“四保”指标20%以上,科研管理取得明显成效,承包经营者的收入可高出职工人均收入的2倍。

对贡献特别突出者应适当加奖。

对“四保一挂”指标定的比较低的,承包经营者的收入应比上述比例相应减少0.5倍。

承包集团其他成员(以市规定的现职干部职数为准)的责任奖金最高为承包经营者责任资金的80%。

第二十三条 承包经营者和承包集团其他成员的责任奖金进入工资总额基数。

第二十四条 承包经营者在承包期内完不成“四保”指标,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没有全面完成当年“四保”指标,扣罚承包经营者当年风险抵押金;

(二)连续二年没有完成承包经营合同规定的指标,扣罚承包经营者第二年的风险抵押金,同时终止其承包经营合同;

(三)承包集团其他成员也同时扣罚当年和第二年全部抵押金。

第二十五条 对承包经营合同完成情况按年度进行考核和兑现。

每年初,科研单位按承包经营合同确定的年度承包指标填写《科研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同“四保”挂钩申报表》,经主管局审核,报市科委、市人事局核准后执行。

每年终(或下年初),科研单位应将承包经营工作总结报告和《科研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同“四保”挂钩审批表》报主管局,由主管局会同市科委、市体改委、市人事局等部门共同考核验收和审批兑现。

第二十六条 对承包经营者的年度承包收入的兑现,视其“四保”完成情况,先由主管局提出兑现方案,报市科委综合平衡后审批。

第二十七条 科研单位在承包经营中,不得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各项指标数字不实,取消承包经营资格,扣掉已获得的增资指标。

第二十八条 实行“四保一挂”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科研单位,应按照国家科委、财政部制定的《科学研究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

第二十九条 全部抵拨事业费的公益型科研单位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科委负责解释,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