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如何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李东

时间:2024-05-17 10:32:1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7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如何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经劳动部门确认构成工伤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要求单位支付相关费用。
  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后根据伤残等级计算赔偿数额要求单位支付相关费用,如果单位拒绝或发生争议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依据为《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二条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工伤职工可以要求支付医疗费、伙食补助费、食宿费、交通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生活护理费、工伤复发的费用、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工伤医疗补助金及伤残就业补助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四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根据“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第三十六条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合并计算,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5至30个月的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其中:五级30个月,六级25个月,七级20个月,八级15个月,九级10个月,十级5个月。

汤旺河区人民法院 李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


渝府发〔2004〕110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已经2004年12月28日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重庆市外商投资项目

和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决策权,规范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

(一)在本市范围内的各类外商投资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我市兴办投资项目,参照外商投资项目执行。

(二)对我市各类企业,及其通过在境外控股的企业或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进行的投资项目。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进行的投资项目,参照境外投资项目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境外投资项目,是指我市投资主体通过投入货币、有价证券、实物、知识产权或技术、股权、债权等资产和权益或提供担保,获得境外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及其他相关权益的活动。

第四条 属市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以及市政府授权管理的开发区管委会办理核准。

属国家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经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进行初审,并转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第五条 市发展改革委、区县(自治县、市)计委负责外商投资的重大工业项目和其他各类外商投资项目及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外商投资的一般工业项目,由市经委、区县(自治县、市)计委和经委负责核准。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负责办理本辖区内《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外商投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的核准。



第二章 外商投资项目核准



第六条 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分类,总投资(包括增资额,下同)1亿美元及以上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总投资5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限制类项目,属国家核准权限,由市发展改革委受理并按规定转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3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下的限制类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和市经委按职责分工办理核准。其中,除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下的工业类外商投资项目外,均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核准;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下的工业类外商投资项目,由市经委负责核准。为方便企业,项目单位向项目所在区县(自治县、市)计委、经委或市政府授权的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申请,由区县(自治县、市)计委、经委或开发区管委会接收材料并出具推荐意见后转送市发展改革委或市经委。

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由项目所在区县(自治县、市)计委和经委按照职责分工受理并核准。其中,除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改扩建项目外,均由区县(自治县、市)计委负责核准;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改扩建项目,由区县(自治县、市)经委负责核准。

在北部新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由项目所在的开发区管委会受理、核准。

第七条 项目申报单位应向有权核准机关报送项目申请报告一式5份。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名称、经营期限、投资各方基本情况;

(二)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及产品,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工艺,产品市场分析,计划用工人数;

(三)项目建设地点,对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需求量,以及主要原材料的消耗量;

(四)环境影响评价;

(五)涉及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测算;

(六)项目总投资、注册资本及各方出资额、出资方式及融资方案,需要进口设备及金额;

(七)按规定必须招标的项目,还应说明项目的招标初步方案。

项目总投资估算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可简化项目申请报告。

第八条 项目申请报告有条件的应附以下文件:

(一)中外投资各方的企业注册证(营业执照)、商务登记证、最新企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开户银行出具的资金信用证明;

(二)合资协议书、增资、购并项目的公司董事会决议;

(三)涉及银行贷款的,由有关银行出具融资意向书;

(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

(五)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书;

(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七)涉及国有资产或土地使用权出资的,需由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确认文件;

(八)涉及特许经营的项目,需提供有权部门出具的批准意见。

报国家核准的项目,(四)、(五)、(六)项应是市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文件。

第九条 核准机关收到项目申请报告后,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审查: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规定;

(二)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要求;

(三)符合公共利益和国家反垄断的有关规定;

(四)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

(五)符合国家和市规定的技术、工艺标准的要求;

(六)符合资本项目管理、外债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 境外投资项目核准



第十条 境外投资项目分资源开发类和其他项目进行核准管理。

资源开发类项目指在境外投资勘探开发原油、矿山等资源的项目。

第十一条 中方投资3000万美元及以上资源开发类境外投资项目、中方投资用汇额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非资源类境外投资项目(即大额用汇类项目)属国家核准权限,由市发展改革委按规定转报。

中方投资3000万美元以下资源开发类、中方投资用汇额1000万美元以下的其他投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核准。

中央管理企业赴境外投资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前往台湾地区和前往未建交国家的投资项目,不分限额,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或国务院核准。

第十二条 项目单位应向市发展改革委报送项目申请报告一式5份,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名称、投资方基本情况;

(二)项目背景情况及投资环境情况;

(三)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产品、目标市场,以及项目效益、风险情况;

(四)项目总投资、各方出资额、出资方式、融资方案及用汇金额;

(五)购并或参股项目,应说明拟购并或参股公司的具体情况。

第十三条 项目申请报告有条件的应附以下文件:

(一)公司董事会决议或相关的出资决议;

(二)证明中方及合作外方资产、经营和资信情况的文件;

(三)银行出具的融资意向书;

(四)以有价证券、实物、知识产权或技术、股权、债权等资产权益出资的,按资产权益的评估价值或公允价值核定出资额,应提交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师、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或其他可证明有关资产权益价值的第三方文件;

(五)投标、购并或合资合作项目,中外方签署的意向书或框架协议等文件;

(六)境外竞标或收购项目,应报送信息报告,并附有关确认函件。

第十四条 境外竞标或收购项目,应在投标或正式开展商务活动前,向市发展改革委报送书面信息报告。市发展改革委在收到书面信息报告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出具有关确认函件。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投资主体基本情况;

(二)项目投资背景情况;

(三)投资地点、方向、预计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

(四)工作时间计划表。

第十五条 投资主体如需投入必要的前期工作费用(含履约保证金、保函等),涉及用汇数额的,应向市发展改革委申请核准。经核准的该项前期费用计入境外投资总额。

第十六条 市发展改革委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审查: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不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公共利益,不违反国际法准则;

(二)符合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利于开发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促进市内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产品、设备出口和劳务输出,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三)符合资本项目管理和外债管理规定;

(四)投资主体具备相应的投资实力。



第四章 核准程序及期限



第十七条 对本市权限内的项目,政府核准机关在进行核准时,如有必要,应自受理项目申请之日起4个工作日内,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对需要进行评估论证的重点问题进行评估论证。接受委托的咨询机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估报告,并对评估结论承担责任。

第十八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核准机关在核准外商投资项目申请时,需要征求同级行业主管部门意见的,应向行业主管部门出具征求意见函并附项目申请报告及相关材料。

在核准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敏感地区的投资项目前,应当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有关部门应在接到征求意见材料后7个工作日内向核准机关提出书面意见。逾期未反馈书面意见,视为同意。

第十九条 国家权限内的项目,市级核准机关应当自受理项目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由市发展改革委转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我市权限内的项目,核准机关应当自受理项目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不包括委托咨询机构进行评估的时间)。如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项目申请单位。其中,市级核准权限的外商投资项目,向区县(自治县、市)计委、经委或市政府授权的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申请的,区县(自治县、市)计委、经委或市政府授权的开发区管委会应自受理项目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转送市级核准机关。

第二十条 对符合核准条件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机关出具书面核准文件,并载明项目监督检查的内容;对不予核准的项目,应以书面决定通知项目申请人,说明理由并告知项目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核准机关应当及时将核准结果在专门的网站上公布。

第二十一条 由我市核准的境外投资项目和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市发展改革委须自项目核准文件出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其中,由市经委和市政府授权的开发区管委会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应自核准文件出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抄送市发展改革委,由市发展改革委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由区县(自治县、市)计委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须自核准文件出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市发展改革委备案。

由区县(自治县、市)经委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须自核准文件出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市经委备案。市经委每月末汇总抄送市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五章 核准文件效力及变更



第二十二条 项目申请单位凭市、区县(自治县、市)核准机关出具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文件,依法申请办理企业设立、土地(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使用权的除外)、规划、建设、资源开发、资本项目管理、适用税收政策等相关手续。

对未经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外经贸、土地(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使用权的除外)、城市规划、质量监管、建设行政、安全生产监管、工商、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行政许可手续。

第二十三条 投资主体凭政府核准机关出具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文件,依法办理外汇、海关、出入境管理和税收等相关手续。

对未经有权机构核准的境外投资项目,外汇管理、海关、税务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经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自核准文件发布之日起超过2年仍未实施且未申请延续的,该项目核准文件自动失效。

第二十五条 已经核准的项目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需向核准机关申请变更:

(一)建设地点发生变化;

(二)投资方或股权发生变化;

(三)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及主要产品发生变化;

(四)外商投资项目总投资超过原核准投资额20%及以上;

(五)境外投资项目中方投资超过原核准的中方投资额20%及以上;

(六)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需要变更的其他情况。

变更核准程序比照本办法规定的核准程序执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政府核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有关要求,依法办理项目核准手续,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收受贿赂以及超越本部门核准权限核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未经核准机关核准的项目办理相关行政许可手续的,由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咨询评估机构及其咨询人员,在评估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二十九条 项目申请单位应当对核准申请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对项目申请单位以拆分项目或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项目核准文件的,政府核准机关应当撤销相应的核准文件。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项目单位的责任。

第三十条 市、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核准机关应加强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涉及土建工程等基本建设事项的外商投资项目,其申请报告须由具备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其余申请报告可由中外合资双方共同编制。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实行。此前我市有关外商投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建设部提高住宅设计质量和加强住宅设计管理的若干意见

建设部


关于印发《提高住宅设计质量和加强住宅设计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建设[1997]3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各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总后营房部:

  为加强住宅设计管理,进一步提高住宅设计水平,保证住宅建设质量,适应我国城镇住宅建设发展和人同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我部制定了《提高住宅设计质量和加强住宅设计管理的若干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及时告我部勘察设计司。

附件:提高住宅设计质量和加强住宅设计管理的若干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为了加强住宅设计管理,进一步提高住宅设计水平,保证住宅建设质量,适应我国城镇住宅建设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住宅设计应当贯彻“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建设方针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现代家庭居住行为方式为依据,合理组织室内空间,提高室内空间的利用率,努力完善住宅的使用功能。有条件的住宅建设项目可吸收住户参与设计,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生活方式的家庭需
求。
二、建筑设计单位应加强居住区和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工作。居住区和小区设计要以创造“文明居住环境”为中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精心处理人--建筑--环境三者关系,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为人们创造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三、住宅设计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住宅建设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住宅和住宅小区的建设标准、技术规范。不得为满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不合理的要求,随意修改或变更设计文件,违反有关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
四、住宅设计应注重科技含量,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节约土地、能源等自然资源。积极选用成熟、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鼓励采用新型、高效的节能材料和产品。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推广太阳能资源的利用。
五、住宅设计应当重视厨房、卫生间的设计,采用整体设计的观念和方法,按照炊事行为和生理卫生的需求,合理配置各类设施和成套设备,隐蔽、暗藏各种管道,有效排除油烟和通风排湿,实现厨、卫设计定型化和系列化,满足使用功能,达到文明、卫生、安全的基本要求。
六、设计单位对住宅、住宅小区、居住区内的水、电、气、热、通讯等管线设计要统筹考虑,合理布置。各专业要协调配合,充分考虑住宅家用电气的发展,特别是空调器、热水器、取暖器等用电量较大的电器,必须合理设置或预留电器设施,保证住宅设计的整体性和室内外设计的有
序安排。
七、住宅设计应重视室内外环境,满足住宅对采光、日照、隔声以及热工、卫生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八、住宅设计在确保建筑结构体系安全合理的同时,应优先选用大开间灵活分隔的建筑结构体系,为居民提供灵活、合理、经济的住宅空间,便于住户进行适应自己使用要求的再次装饰。住宅设计和装饰单位尽可能为居民住宅装饰提供多样化、不同风格、不同档次的装饰设计方案,供
住户选择。
九、住宅和小区设计应注重地方性,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形式与小区景观,做到形式与使用功能有机结合。
十、我国将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家庭增多,住宅和小区设计应考虑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特征,以及老年人的居住要求。为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新建住宅小区应考虑无障碍设计。
十一、为加强住宅建筑的安全防范建设,住宅设计应根据住宅建筑类型及所在地居民习俗,在综合考虑抗震、防火、景观等要求的前提下,精心设计住宅安全防范设施,保障居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配合物业管理的需要,有条件的住宅建设项目应当考虑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十二、住宅和住宅小区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道路交通和停车的需求,合理设置或预留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空间,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交通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各地管理部门可结合本地交通工具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或技术措施。
十三、要加快住宅设计标准化的进程,开发和推广优秀的住宅类型、套型。研究主体建筑构件、各种设施和设备之间的相互协调,有机配合,有效衔接,促进产品的开发,推进住宅建设产业化和标准化的进程。
十四、为加强全国城市住宅建设发展的宏观调控,促进我国城市住宅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缓解城市居民的住房矛盾,适应住房制度改革的发展需要,各地应控制普通住宅每套平均建筑面积为60-70平方米的建设标准。面向个人销售的商品住宅可结合当地条件和市场需求,适当提高
面积标准。
十五、设计单位要强化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方案竞选,提高住宅设计水平。为鼓励住宅设计的技术进步,各大中城市应每年组织优秀住宅设计评比工作,并给予奖励。甲乙级设计单位应加大住宅设计方面的投入,并奖励设计有创新、创优成果和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设
计人员。
十六、设计单位要加强住宅设计的内部审查制度,健全和完善内部三级审核制度,严把住宅设计质量,杜绝不合格的设计产品。
十七、要强化住宅及住宅小区设计资质管理。住宅的单体设计:二级以上的住宅建设项目应由具备相应设计资格的单位承担设计,由一级注册建筑师主持设计;三~四级的住宅建设项目应由具备相应设计资格的单位承担设计,由二级以上的注册建筑师主持设计。居住区及住宅小区的设
计:10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必须由具备建筑甲级设计资格的单位承担设计;10万平方米及以下建设项目应由建筑乙级或以上设计资格的单位承担设计,均由一级注册建筑师主持设计。未经批准,任何设计单位和个人不得越级设计。
十八、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把设计质量和水平当作勘察设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加强对住宅设计的管理,定期开展住宅和住宅小区设计方案竞赛,总结优秀住宅设计的特点和经验,推广采用成熟的优秀住宅,做好住宅设计管理工作。
十九、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住宅各专业设计的协调和管理工作。有关专业部门不得片面强调专业的特殊性,而分割垄断设计任务。住宅和住宅小区各专业的设计,原则上应由总体设计单位统一设计,特殊情况必须经过批准后,方可由其它单位设计,但应当由一个总体设计单位
负责统一协调和管理。
二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住宅设计审查和质量监督的管理工作,要确保安全,防止保守浪费。对审查出来的质量问题,要明确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设计单位,经修改确认后方可实施。审查不合格的住宅设计文件,不得交付施工。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
住宅设计文件质量的抽查工作,对抽查出来的质量问题要从严处理。设计单位质量低劣,将视情况依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核减业务范围、降低或撤销设计资格等处理。对造成质量事故的设计人员,将视情节轻重,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罚款或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
二十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1997年11月23日